English

十二岁女儿回中国

●短篇连载
1998-10-07 来源:生活时报 ●沙瓯 我有话说

肤色

人们喜欢自己没有的东西,我想审美观点大概就是这样形成的吧,自己不具备的形象色彩大抵是美的,比如肤色,澳洲人喜欢在沙滩上把皮肤晒得黑黑的,竞相为美,中国人又是另一种喜好。亲戚朋友初见小柚必夸赞:“长这么漂亮啦。”然后又不无遗憾:“就是皮肤太黑了。”

女儿不明所以,她那一身在南半球的烈日下染就的奶油巧克力肤色,是她的骄傲,不知曾引起多少白人同学朋友的羡慕。当生理老师提问:你最喜欢自己身体的哪一部分?她的回答是:“皮肤的颜色。”她不明白,为什么中国人喜欢白皮肤呢?

在京呆了几个月,冬日苍白无力的阳光使小柚的皮肤褪了颜色,亲戚朋友再见,说:“白多了,更好看了。”

女儿照镜看到捂白了的脸,喊道:“YUK(真恶心)!回去怎么见人哪。”

洋名

澳洲文化多元,小柚初到澳洲时,我想给她取一个洋名,在字典里选了一大堆名字征求澳洲朋友们的意见,他们都说小柚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名字,对她本人再合适不过,为什么还要取英文名字?送她上小学时,我又问老师是否取一个英文名字叫着方便?老师说,我们不主张给非英语背景的孩子们取英文名字,我们希望各国的孩子保留他们自己的名字和文化,所以小柚一直也没有洋名。

这次回国,发现门户开放以后的中国在文化方面也扩大了包容量,比如年轻人都喜欢给自己取个洋名字,这一点至少和香港找了齐。小柚的堂表兄弟姐妹及他们的朋友们也各自有自己的洋名,尽是些彼得、安娜之类的老祖母时代的名字,一如永贵、淑珍一样老土。他们很奇怪为什么小柚在国外连个英文名字都没有,小柚答:“我觉得我的名字挺好的。”不过有一句话没说,怕伤害大家的自尊心:“我觉得中国人叫外国名字不三不四。”如果她知道成语“不伦不类”,她会觉得这个词更为贴切。

其实小柚才是真正的不伦不类,她身上仅存的文化特征也几乎就剩这个中国名字了。

学中国历史

小柚喜欢历史特别是中国历史,但是学校没有开设这门课,她的全部中国历史知识来自在澳洲租的大陆及港台录像带:《唐明皇》、《武则天》、《戏说慈禧》、《戏说乾隆》等等,结果正史和野史、史实和杜撰在她脑子里一塌糊涂,甚至楚留香之类也成为她的历史人物。

不管怎样,教了半辈子中国历史的外婆非常高兴她的事业在澳洲后继有人,决心对小柚的历史知识来一次正本清源。

在小柚到达中国的第一天,外婆宣布每天给她讲授两个小时历史课。当天下午,外婆就开始了文白夹杂、学术水准很高的授课。小柚规规矩矩坐在外婆身边,不时向我投来无奈的一瞥。两小时结束后,她溜出来悄声对我说:“怎么办?婆婆讲的话我一个字都没听懂。”

(待续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